死亡,是這世界唯一不可避免的事情
與其擔憂、與其害怕、與其避談
不如深入了解與學習面對!
文/焦糖綠玫瑰 caramelgreen
「媽媽,什麼是死掉了?」對於3歲女兒的這個疑問,我總是耐心地告訴她,死亡跟出生一樣,是每個人都會碰到的事,死掉了,就是消失在這個世界上,再也看不到家人跟朋友,所以要保護好自己,讓自己可以活久一點,才能多多陪伴心愛的人!死亡,在我們家不是一個避諱的話題。
由於原生家庭的影響,我對生、死看得很開,我認為,老天爺最公平的就是:「死亡,是這世界唯一不可避免的事情,與其擔憂、與其害怕、與其避談,不如深入了解與學習面對!」
日前,我帶女兒DAHLIA去看了一個有關移植醫學與器官捐贈的展覽,展覽中設計了可以互動體驗的器材,用淺而易懂的方式,教導大人與孩子辨別健康與不健康器官的差異,這對於從小身體不好的我來說有極大衝擊。
會場中除了平面解釋以外,也利用不少立體道具,來加深觀者印象。
[下一站,重生]身體百科暨移植醫學特展
運用列車時刻表的概念,來顯示移植手術的等待時間。
小朋友最愛的體驗區!這3個遊戲台,分別代表器官移植的三大流程。
時效大挑戰:將可用的器官在時效內摘除。
準確大考驗:來比對捐贈者與受贈者的器官可否相符。
術後的維持:手術成功後,要好好保養、維護自己的新器官,確定沒有問題,才是移植成功。
好的,看來對幼兒是非常好玩的遊戲器材。
為什麼對我來說是衝擊呢?請看下面這個展區。
戴上了展覽中的模擬聽診器,我聽到健康心音與不健康的差別,健康的心音,跳動強力且頻率穩定,衰竭中的心音,夾著雜音與不規則,兩者比較下來,差異十分明顯,連外行人都可清楚分辨。
會場同樣有模擬肺部運作的器材,很明顯地,與對照組相比,不健康那組的肺活量少得可憐。我的肺也不好,難怪之前去測肺活量,檢查的護理師還誤會我沒大力吹氣,想到身上兩個器官這麼努力地運作,也真是難為它們了。
這是模擬腸胃的器材!
DAHLIA玩得真開心啊!(臉都揪起來了)
模擬視力的3片透明板子
而,面對器官衰竭、功能不全,台灣醫界有著成功率極大的秘密武器:「移植醫學」,從1968年第一例腎臟移植,到現在49年,台灣醫學上可移植的器官有:心臟、肝臟、腎臟、胰臟、小腸、眼睛、骨骼、皮膚等等。
「器官移植」是操作醫師將捐贈者身上可用的人體器官取下,再植入另一個需要的人體,使器官正常運作、患者恢復健康。若捐贈者已腦死(指移除維生系統便死亡的狀態),在某一方面來說,器官的存活,也是讓他生命延續的一種方式。
我們都知道,不管事前做了多少心理準備,當死亡來臨,人們難以完全排除恐懼!因著未雨綢繆,我教育著孩子面對死亡的態度,甚至,常提醒她「用不著的物品,要分享給其他需要的人!」當這個觀念提升到生命的層次,不就是「器官捐贈」嗎?
會場也有邀請名人來分享,這一天是王品創辦人戴勝益,他分享自己早就簽了器官捐贈卡。
他很開心地呼籲,希望大家不要把器官捐贈當成很沉重的事情!
但礙於人們對於死亡,存有太多「未知」與疑惑,通常考慮簽署器官捐贈的本人或家屬都會擔心,若從腦死身體上開刀移植,不曉得過程中會不會有痛覺與知覺?並且與「死留全屍」的民間信仰牴觸,這是自我突破的一大難題。
說到這裡,您又是如何跟孩子談到生死的呢?對於身後事也有這樣的想法嗎?或許,當生命消逝,我們可以用另一種方式延續!對於腦死患者來說,既然只要拔掉維生系統就會離開,與其塵歸塵、土歸土,不如將其捐贈給需要的患者,遺愛人間。
[下一站,重生]身體百科暨移植醫學特展
http://topic.commonhealth.com.tw/2017body-exhibition/
111 台北市士林區士商路189號7樓西側 國立士林科教館
展覽時間:2017.9.22到2017.10.10 免費開放
★ 我是不婚媽媽「焦糖綠玫瑰」,唱片線記者出身,現職專欄作家。從小在傳統菁英教育之下成長,心思細膩敏感的我,如何邊工作、邊教養那精力旺盛的牡羊女兒DAHLIA呢?期待與您分享我們的生活與堅持:歡迎加入「焦糖綠玫瑰caramelgreen」粉絲團、「焦糖綠。玫瑰caramelgreen」部落格。
請給我一個鼓勵 幫我按個讚吧
留言列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