P1110957.JPG

人小卻帶有一絲高傲公主病的我
當場不給大人面子
表明:「這什麼地方嘛,好無聊,我不要來!」

 

文/焦糖綠玫瑰 caramelgreen

 

我善於獨處、不喜歡應酬,甚至還有點怕吵、怕熱鬧,這樣離群索居的個性,除了跟父親的肢體暴力有關,最大的關鍵,就是學齡前都與大人相處,很少與同齡孩子接觸吧。

 

小時候,我家裡環境不錯,父親是全台走透透的知名補教名師,光憑他的收入,就足以養活一家八口在台北東區的生活,也因為他在外面打拼教書,每次出現大都擔任神燈巨人發禮物的角色,所以,對我的教養跟照顧責任,多落在爺爺跟母親身上。

 

出身富賈之家的爺爺,是西元1919年出生,那個時候受教育的人不多,但他從小讀私塾、長大後唸教會學校,不只國學底子厚,英文也非常流利,因為母親要打理家務,外加她長期忍受暴力,情緒不太穩定,所以教小孩也由爺爺包辦。

 

爺爺對生活極有品味,吃好用好、從不虧待自己,我們不是上館子,就是去超市、百貨買舶來食品,他每天培養我各式各樣的能力,舉凡吟詩作對、練習寫字、教唱京劇《蘇三起解》,按照時令不同,還會有包餃子、寫春聯等等有趣活動。

 

那時候,我跟著爺爺,每天都有好玩的新花樣,我們不去公園這種室外場地,只留在有空調的地方玩耍,看到其他的小朋友,我不會想要親近,反而覺得「他們好幼稚喔!」

 

約莫5歲,母親可能是收到父親的「指令」,帶我去參觀家附近的幼稚園(現在稱幼兒園),還記得那間幼稚園有著小小的中庭,到了紗門,就看到有學生擠在一間小教室上課,老師試圖表達友善,遞過來一本昆蟲圖鑑,人小卻帶有一絲高傲公主病的我,當場不給大人面子,表明:「這什麼地方嘛,好無聊,我不要來!」回家後,父親認為:「這麼小就去當兵(指群體生活),也挺可憐!」於是,我繼續留在家裡,直到小學的報到通知單寄來。

 

一升小學,這封閉式教育的負面效應開始發酵,我這溫室裡的花朵,運動神經不好,討厭曬太陽,對群體生活非常不適應,不喜歡與同齡朋友互動,寧願去圖書館前面偷拔花,或是到圍牆旁撕橡樹皮,也不想主動交朋友,大都是等人家來跟我說話才會認識,十足的「小大人」。

 

知識學習上,沒有什麼大問題,不複習也可以考滿分,這其實是仗持著自己擁有很多技能的小聰明,唯一有衝突的是,因為爺爺的教導,我已經會寫國字了,要把這些鏟掉,重新學習注音符號,是件超級辛苦的事。

 

我們家的教育很忽略「社交的重要性」,小學開始,雖然在學校有同學,但回到家,父親怕女兒「被同學帶壞」,於是長期干涉我交朋友,隔離我與外界的往來,這導致我在人群中,總是有種人在魂不在的超然疏離感,直到高中,加入社團才有所改變。

 

正因如此,我堅信「做人比學歷重要,有同儕才有進步!」當有了女兒,我常帶她到小時候不去的公園與親子館,讓她從小交同齡的朋友,嘗試與他人打成一片,讓她學習攀爬與跌倒,鍛鍊她的耐力與體魄,甚至,找保母的時候,特意不選一對一,使她更有與其他小朋友接觸的機會。

 

當然,如果透過共學系統等方式,孩子既有大人完整的陪伴,又有與同儕互動的時間,那是可以評估有沒有必要上幼稚園,但,若只是單純捨不得孩子太早離開羽翼,那我的例子能做為家長們的借鏡。

 

 我是不婚媽媽「焦糖綠玫瑰」,唱片線記者出身,現職專欄作家。從小在傳統菁英教育之下成長,心思細膩敏感的我,如何邊工作、邊教養那精力旺盛的牡羊女兒DAHLIA呢?期待與您分享我的堅持:「焦糖綠玫瑰caramelgreen」粉絲團「焦糖綠。玫瑰caramelgreen」部落格

 

arrow
arrow

    焦糖綠玫瑰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